新華社太原3月3日電(記者解園 柴婷)時值初春,山西省運城市郊外的鹽湖硝池中,3只羽翼鮮紅的火烈鳥正在單腳獨立休憩。不遠處的岸邊,數十名攝影師架起設備靜靜等待著。
“動了,動了!”一陣“咔嚓”聲中,火烈鳥嬉戲的動作被攝影師們瞬間定格。
終于拍到交頸的畫面后,李仲友露出滿意的笑容。為了拍到這種珍稀鳥類,從珠海趕來的他已經足足蹲守了兩天。
野生火烈鳥主要棲息于溫帶及熱帶的鹽湖水濱,在非洲、美洲、地中海地區等均有分布。2014年之前,我國并沒有發現這種大型水鳥的固定棲息地。
山西運城鹽湖的野生火烈鳥。新華社發(張衛平 攝)
張衛平是運城市最早拍攝火烈鳥的那批人中的一位。他回憶說,2014年夏天,有人告訴他鹽湖里來了幾只不認識的鳥,趕到現場后他才認出,這是在電視上見過的火烈鳥。不過,它們有的耷拉著翅膀,有的動作遲緩,看上去狀況不是很好。
“鹽湖中有足夠的食物,加上人們的自覺保護,經過幾個月的休整,它們狀態明顯好多了?!睆埿l平說,從展翅時羽毛的色澤和亮度就能看出與之前的區別。
恢復健康的火烈鳥不久后飛離鹽湖。人們都以為這群“稀客”只是偶然在這里經停,沒想到幾個月后,又有一批火烈鳥到此棲息。此后,鹽湖成了火烈鳥每年遷徙路上的必經之地,數量最多時有8只。
火烈鳥在鹽湖“安居”的照片在網絡上走紅,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俺嘶鹆银B,在這里可以拍到的野生鳥類超過100種,鹽湖已經成為全國‘拍鳥人’必來的打卡地之一?!睆埿l平說。
山西運城鹽湖的野生火烈鳥。新華社發(張衛平 攝)
火烈鳥最初落腳鹽湖的原因不得而知,但作為曾經的化工生產重地,鹽湖生態的明顯改善無疑是吸引它們的重要原因。
運城鹽湖自古以來就有人類活動,開采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進入上世紀后半段,當地的化工企業發展進入高峰,主要生產元明粉、硫酸鋇、硫酸鎂等產品,這也對鹽湖的環境造成破壞。
“那時候走在湖邊就能聞到氣味?!痹温氂谶\城市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中心的攝影愛好者呂國玉回憶道。
在一次次深入鹽湖的實地調研中,呂國玉接觸到不少攝影師?!昂退麄兊慕涣髯屛覍}湖的生態保護有了更深認識,這幫助我們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眳螄裾f。
據呂國玉介紹,成立于2010年的運城市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中心主要負責生態保護和修復方面的規劃編制以及鹽湖生態修復治理及文旅綜合開發利用工作,同時也負責協調相關部門推進環保工作。
為了更好地對鹽湖進行生態保護,湖區的工業生產活動在2020年被全面清退,同時當地還展開山體、林湖修復工作。同年,《運城市鹽湖保護條例》經山西省人大批準,鹽湖保護有了法律依據。
雖然現在的工作和鹽湖保護關系不大,但呂國玉延續了拍鳥的愛好。工作之余,他經常到鹽湖邊走走看看,拍攝下鳥類在這里活動的畫面。
“鳥類是鹽湖的‘精靈’,拍照能讓更多人了解它們、愛上它們,從而呼吁大家都加入保護環境的大家庭?!眳螄裾f。